运动创伤康复治疗- 膝关节软骨损伤

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向手术医生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软骨缺损的面积和部位直接影响康复计划的制订。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适当的应力刺激软骨愈合,同时恢复关节活动度、灵活性、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达到日常生活或体育活动的功能需要。

1. 术后康复第1阶段(术后0-6周)

最大限度保护软骨修复,术后使用膝关节角度可调支具,股骨或者胫骨病变者支具固定伸直位,髌股关节病变者,支具锁定为0°-20°。局限性损伤的患者,扶拐用足尖触地负重,由50%开始,在可以耐受范围逐渐增加。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减少粘连减轻疼痛,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达到0°-120°。持续被动活动(CPM)仪在术后立即应用,开始在0°-45°的范围,以后可以渐进加大。膝关节被动完全伸直,恢复正常的髌骨活动度。

使用生物反馈和肌肉电刺激与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相结合,促进股四头肌再学习。鼓励患者进行亚极量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当关节活动度增加时,增加多角度股四头肌等长练习,但应避免直接接触病变关节软骨的角度。开始多平面直腿抬高(SLR)练习,通过渐进性抗阻练习逐渐恢复正常的髋部肌力。

膝关节活动角度达到85°的时候,可以使用短臂(90mm)功率自行车练习;关节活动度达到110°-115°时可以使用标准阻力固定自行车练习。水中练习可以从术后2-3周开始,应用冰敷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控制疼痛。

 

2. 术后康复第2阶段(术后7-12周)

本阶段重点在于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并开始步态训练。当直腿抬高没有疼痛和迟缓时,可以除去支具,在日常生活活动(ADL)中使用护膝。过度内翻或者外翻畸形的患者,建议其使用免负荷支具。

负重的进程视病变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通常术后6周,纤维软骨将开始填充关节缺损,同时开始渐进性负重。有条件时使用计算机压力测定系统辅助患者逐渐增加相关肢体的负荷;也可以采用减重训练系统和水下跑台治疗。在齐腰深的水中行走,可以减少40%-50%的负重;在齐胸深的水中可以减少60%-75%的负重。进展到正常步态常需要2-3周。继续进展辅助下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术后12周或12周以前达到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肌力的增加对于康复过程安全进行和获得最佳功能恢复结果至关重要,强壮的肌肉可以分散关节表面的压力。有研究支持使用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肌力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在病变部位产生高负荷。开链伸膝运动中,60°-90°范围膝关节的压力最大;40°-0°范围膝关节的剪切力最大。在闭链运动时,60°-100°范围膝关节剪切力和压力最大。因此,闭链运动活动应在60°-0°范围内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负重逐渐增加后,可增加在45°-0°范围内的小角度静蹲练习,并与渐进性抗阻练习(PRE)相结合。因此在术后3个月之内不应进行开链伸膝运动。

患者达到50%负重的能力时,可以开始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板上进行,有条件时在平衡系统训练仪上进行。当肌力和平衡功能增加后,患者可以进行弹力带肌力练习,在倾斜跑台上逆向行走可以增加股四头肌肌力。继续进行患侧下肢灵活性练习,当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后增加股四头肌牵伸练习。

 

3. 术后康复第3阶段(术后13-18周)

本阶段重点在于恢复正常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肌力。继续第2阶段中使用的治疗措施。闭链运动可以在更大的关节活动度范围内进行。开始下台阶练习,在不接触病变位置的角度下,增加开链伸膝练习,可由90°-40°的范围开始,并进展到全范围角度。髌骨或者股骨滑车手术的患者,在进行这项练习时应格外小心。开始进行持续抗阻下腘绳肌力量练习,使近端肌力进一步增加。

在多平面和干扰情况下进行平衡和本体感觉练习。

在术后16周时,进行等速肌力测试,速度定为180%和30CT/S,因为与慢速相比,产生的压力和剪切力较小,肌力预期目标为达到对侧肢体的85%。如果达到该目标,患者可以进入健身房和家庭训练。

 

4. 术后康复第4阶段(术后18周后)

本阶段开始着手于为运动员重返体育运动进行准备。当手术侧肢体的肌力达到对侧肢体的85%时,可以开始在跑台上进行向前跑动练习。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的体育活动训练进行单腿跳测试和交叉单腿跳测试,根据情况做出是否参加体育运动的决定。在重返体育活动之前应该达到在关节活动度、灵活性、肌肉力量和耐力全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