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创伤康复治疗-肌肉损伤

一般的肌肉损伤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其治疗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这一时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止肿胀、镇痛和减轻炎症。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RICE原则中的一种或数种:R休息,I冷敷,C加压包扎,E抬高患肢。一般是先冷敷,受伤之后每2小时用一个冰袋冷敷大约15分钟。对于一般性的损伤,每天用一个干毛巾包裹的冰袋敷2-3次,再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患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加压包扎,原则上加压包扎的肌肉应处于拉长位,使肌肉纤维不致因瘢痕挛缩而变短,导致运动时正常肌肉部分不能用力,而伤部肌纤维却处于受牵拉状态。包扎后应经常注意包扎部位的情况,若有过松或过紧的现象,必须重新正确包扎。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根据伤部情况做进一步处理。

使用无热量微波电疗或外敷型伤药也可达到迅速消肿止痛、减轻急性炎症的效果。此外,疼痛较重者可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一时期,伤部不宜做按摩,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液渗岀,使肿胀加重。

中期:指受伤24小时至两周左右,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但开始吸收,组织处于修复期。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治疗面可采用热疗、电疗、按摩和功能训练等。此期可直接按摩伤部,根据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选用适当的手法,用力宜轻,以免引起异位骨化,以后可逐渐加重。功能训练一般以受累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肌肉肌腱的牵伸练习为主。

后期:肌肉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瘢痕收缩,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此时的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电疗、功能锻炼为主。电疗可运用中频电等,以帮助松解粘连及瘢痕组织。超声波在损伤的慢性期对软化瘢痕有良好的作用。功能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肌力训练原则,从原先的被动运动和牵伸练习为主,逐渐过渡到避免重力的主动运动,视患者肌力恢复和疼痛减轻的情况,进行主动运动与抗阻运动。等速运动是目前肌肉损伤后恢复肌力的较先进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也是运动员重返训练场前较安全而客观的训练手段。肌肉损伤后1个月左右,运动员可逐步开始常规训练。

1. 股四头肌挫伤

(1) 限制活动期:棉垫加压包扎患处,休息、抬高患肢、冰袋降温。禁止按摩、热疗及膝的屈伸活动。轻度挫伤24小时,严重挫伤48小时后开始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

(2) 关节活动康复期:根据受伤程度,伤情稳定当患者自行控制股四头肌收缩时,可开始轻微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首先是膝的伸直功能练习,屈曲练习应根据病情缓慢开始,先在床上做屈伸活动,避免负重屈伸。之后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扶拐下地行走,在2-3周膝屈曲至90°时,可弃拐步行,并逐步加强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训练。

(3) 功能恢复期:膝关节屈伸活动训练至ROM完全恢复正常。逐渐增加伸膝抗阻的力量,逐渐恢复运动。

 

2. 腘绳肌损伤

急性损伤伤后应立即加压包扎、冰敷、抬高患肢并将肌肉置拉长位。轻度肌腹拉伤者,24小时后可予按摩和低频电治疗。

坐骨结节部捩伤,应充分休息,辅以短波、超短波或脉冲磁疗,痛点泼尼松龙封闭。严重损伤特别是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合并出血血肿者,应早期手术治疗。

慢性劳损型,以蜡疗、短波或超短波治疗及手法治疗为主。影响训练或经久不愈的陈旧损伤可手术治疗,切除围腱、滑囊或行腱止点剥离。

各类损伤疼痛减轻后,逐步开展膝关节屈伸活动训练至ROM完全恢复正常,渐进增加伸膝抗阻的力量,适时开始慢跑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强度。

 

3. 内收肌群损伤

对于内收肌损伤,弹力胶布贴扎效果较好。热疗、按摩、超声波、电刺激等均可减轻症状,冲击波可用于慢性期的治疗。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内收肌群、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增加柔韧性练习。运动疗法目标是内收肌肌力达到外展肌肌力80%。

 

4. 网球腿

肌肉损伤分为3级:

Ⅰ级:肌肉损伤在影像学中表现为局部存在积液、瘀血,肌肉形态正常。康复治疗方法:适当休息、冰敷、无热量超短波治疗。

Ⅱ级:部分撕裂除积液外还表现为局部肌纤维连续性破坏变细甚至缺如。康复治疗方法:急性期,制动、休息、冰敷等,逐渐从保护下负重过渡到全负重。在屈膝位开始踝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练习,疼痛减轻后可进行等长肌力练习和牵伸练习,可配合热疗和电刺激缓解疼痛。

Ⅲ级:肌肉完全撕裂表现为肌肉组织连续性中断、积液和更大范围出血。治疗方法: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尚有争议,如不进行手术缝合,可采用垫高鞋跟的方法进行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