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肩周炎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之一,发病率为2%~5%。肩周炎患者可产生长期持续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引发生理和心理双重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01

肩周炎

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肩周炎是骨伤科诊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肩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2

发病特征

主要发病年龄为40~70岁,其中又以50岁左右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约3:1)。

初期患者以肩部疼痛为主,或仅有肩部轻微隐痛和束缚感等不适;继则关节活动逐渐受限,疼痛渐加重,以夜间为甚;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和周围肌肉萎缩,肩部活动明显受限。

3

分类诊断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孟上结节,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结节间沟处的肌腱腱鞘充曲,水肿,细胞漫润,甚至纤维化。睷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

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冈上肌起绐于肩胛骨冈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厘米范围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冈上肌断裂通常均发生于该危险区域。

冈上肌腱炎是劳损和轻微外伤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冈上肌腱钙化则是在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形成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和青年运动员。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初起感肩前上方疼痛、疲劳,疼痛可向斜方肌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急性期疼痛较重,可影响睡眠和饮食,止痛片或镇静剂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臂上举症状加重,患肩不能受压、过度内收,外旋及内旋时均可出现疼痛。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面内外方各2厘米处和肩袖上。

此滑囊炎多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病变,尤以冈上肌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和肌腱袖破裂的影响最大。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随病情加重,疼痛逐渐增强,夜间痛较著。尤以肩外展外旋时疼痛加重,亦可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压痛点多在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常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

冻结肩

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是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好发于50岁前后,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为具有自愈倾向的自限性疾病,经过数月至数年时间,炎症逐渐消退,症状得以好转。

冻结肩的临床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

又称冻结进行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痛剧,压痛范围广泛。急性期可持续2~3周

慢性期

又称冻结期:此时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范围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障碍,此时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向腰部系带等动作均感困难。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本期可以持续数月乃至一年以上。

功能恢复期

炎症逐渐吸收,血供恢复正常,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供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大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02

肩关节功能评估

包括肩关节灵活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估系统(UCLA)等。

1

肩关节灵活性测试

动作规格是首先测量远端腕横纹至食指指尖的距离,确定受试者手的长度。受试者双脚并拢站立,双手握拳(拇指置于拳心),右手经右肩上,左手经下腰背和右手在背部相向靠拢,该动作应为一次性连贯动作,然后测试受试者两拳之间的距离。

2

肩关节疼痛:VA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VAS)是最常用的一种疼痛强度的单维度测量评估工具。量表主要由一条100mm的直线组成,该直线的一端表示“完全无痛”,另一端表示“能够想象到的最剧烈的疼痛”或“疼痛到极点”等。患者会被要求在这条线上相应的位置做标记(用一个点或一个“✕”等)以代表他们体会到的当时的疼痛强烈程度

3

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

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从疼痛、上肢功能、ROM、肌力及患者满意程度5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满分为35分,包括疼痛(10分)、功能活动(10分)、前屈活动度(5分)、前屈肌力(5分)和满意度(5分),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

临床上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超短波、蜡疗、热疗、磁疗、光疗、微波、冲击波疗法等。

特别是体外冲击波,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机械性刺激,诱导活体组织内的生物学效应,如促进组织再生、伤口愈合、血管生成、抗炎等。其治疗肩周炎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致痛因子释放及促进组织再生及修复的作用

Dornier Aries®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

2

运动疗法

1

肌力训练

抗阻训练循证推荐:对老年人和体适能极低的人建议从中低负荷为起始强度提高力量,每组10—15次,至少练习一组。每周训练2—3次,同一肌群练习之间至少休息48h。并且认为有效的组间休息为2—3分钟。(如选择弹性力训练工具——弹力带,建议每组10—15次,组建间歇30—90s,训练频率每周2—3次,两次训练之间至少休息48h。)

等长肌力训练

肩外旋等长收缩

找一面墙或门框,将手腕背面抵在墙面,手与墙面之间垫好毛巾,使前臂与墙面平行。做一个肩关节外旋的动作进行对抗,每个动作保持30s-60s,每天重复3-5组。

肩内旋等长收缩

找一面墙或门框,将掌心抵在墙面,手与墙面之间垫好毛巾,使前臂与墙面平行。做一个肩关节内旋的动作进行对抗,每个动作保持30s-60s,每天重复3-5组。

主动肌力训练

侧卧位肩关节外旋

采用侧卧位,在手臂与躯干之间夹一条毛巾,使上臂与躯干平行,进行手臂外旋动作,在此基础上完成较好时,可用小哑铃进行抗阻练习

靠墙手臂上举

头颈部、躯干、双上肢贴墙站立,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弯曲约90度,缓慢完成靠墙手臂上举辅助练习。

俯卧肩后伸

俯卧位,可以用毛巾枕在前额,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然后做肩部后伸和肩胛骨靠近脊柱的内收动作。

俯身TYWI字

T字:俯卧,手臂向身体两侧张开,握拳,使大拇指朝向天花板,然后做一个肩关节水平外展的动作,并且肩胛骨向脊柱收紧

Y字: 俯身,手臂伸直与躯干呈Y字,手掌朝向内侧,手臂往天花板方向进行上抬,并且肩胛骨向脊柱收紧

W字: 俯身,肘关节屈曲,上臂、前臂与躯干呈“W”型,掌心向下,然后完成肩关节后伸并内收肩胛骨

I字: 俯身,手臂伸直贴于耳侧,握拳大拇指朝上,往天花板方向上抬手臂并内收肩胛骨

2

肩关节活动度训练

肩关节摆动练习

站立位,髋关节屈曲约90度,使躯干近似与地面平行,保证双上肢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无负重或拿一个大概1kg的重物做手臂摆动的动作,注意身体的摆动带动起手臂的摆动。摆动可分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环转摆动

结合长棍的活动度训练

双手握住长棍,进行辅助肩关节外展、外旋等动作。

3

静态拉伸

静态拉伸有助于减少由训练造成的交叉粘连,而且有助于防止出现延迟性肌肉疼痛。

ACSM推荐根据运动者的需要,每个柔韧性练习都应重复2-4次,累计达到60秒即可;大多数人静力拉伸保持10-30秒,老年人拉伸保持30-60秒获益更多。静态拉伸时保持一个姿势,有轻度不适感,以不疼痛为准,关节结构的整体性不能损害。

手指爬墙拉伸

目的是保持肩关节活动度,防止肩关节粘连。分为正面爬墙、贴墙爬墙和侧身爬墙

正面爬墙:距墙30cm面墙站立,患侧手掌于胸部正前方贴墙,弯曲手指带动手掌手臂向上运动直至疼痛不能耐受,停留10秒,然后缓慢退回。

贴墙爬墙:胸腹贴墙站立,手肘屈曲,手掌位于肩关节侧方,弯曲手指做爬墙动作。动作要领与正面爬墙相似。

侧身爬墙:距墙40cm侧身站立,手肘屈曲,手掌位于肩关节侧方,弯曲手指做爬墙动作,随着手掌爬高,身体向墙壁靠近,直至身体侧方完全贴于墙面。动作要领同正面爬墙。

注意:动作一定要慢,在墙上标记所达到的最高点,每天增加1cm。

背剑式

双手背后握木棍,用健侧带动患侧上拉。每天1次。

小结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希望在看完本篇文章后,大家可以对肩周炎的分类诊断以及运动康复疗法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关注PE

一起学习